时间: 2025-05-20 17:47:41 | 作者: AB缸系列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新职业不仅是就业市场的“风向标”,更是产业变革的“路线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月8日发布公示,拟新增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子电路设计师、装修管家、咖啡加工工等17个新职业。拟增加42个新工种,包括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服务犬驯养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保鲜花制作工等。
在不少专家眼中,新职业与新工种的发布,不仅是对就业市场最新动态的及时回应,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的缩影。不断扩容的新职业名单背后,是已经渗透进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产业变革浪潮。
在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中,技术密集型岗位占据显著比例,尤其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细化,体现了技术进步对职业体系的深刻重塑。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蒸蒸日上,无人机技术成熟度逐步的提升,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无人机编队表演更是成为各地文旅的“新宠”,日益成为景区的一种常态化表演形式。作为蒸蒸日上的新兴业态,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之一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要掌握航线算法、集群控制等精密技术,才能实现“用一台电脑操控成千上万架无人机”。
目前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在从事相关职业。在重庆,无人机飞行工程师陆子祥为“魅力重庆”常态化无人机灯光秀提供飞行服务。在确定表演日期及地点后,他会和同事一起前往表演场地进行实地勘测,确定场地面积大小、采集场地信号等数据,并依据艺术部门设计创作的无人机表演方案,参与规划无人机飞行路径,最后在现场执行的时候调试好系统和设备,执行演出剧本,确保飞行安全。
在江苏南京,邹雨婷的工作是无人机应用场景规划师。这个职位简单来说就是赋予无人机更多功能,好让无人机在不相同的领域做更多的工作。为了测试无人机在河道巡检中识别异常的功能,她需要去菜市场买鱼,并不断把鱼放入河中来测试。不久前,邹雨婷和团队已完成了野钓、野泳的识别模型,还在无人机上增加了喊话功能。随着这款无人机的本领越来越强,无人机河道“巡检员”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空间革命。这片万亿级蓝海,正以“飞起来”的加速度,为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打开职业生涯的全新维度。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还反映了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功能性满足”转向“个性化体验”,更加追求“悦己消费”和“情绪价值”,推动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升级。
养老服务师、咖啡加工工、旅拍定制师、睡眠健康管理师……此次新增的许多职业与工种,呼应的正是花了钱的人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以旅拍定制师为例,今年“五一”假期,在南京工作的“00后”摄影师陈乔每天接三四单旅拍单,每单拍摄时间两三个小时,每小时价格在35—60元不等,陪拍足迹遍布南京多个知名打卡点。
“旅拍定制师,工作内容有两点——陪伴、拍摄。”在陈乔看来,与传统拍摄“出外景”不同,做这份职业的人其实更像是一个合得来、会拍照的朋友。“咱们提供的服务不仅是拍摄,还要规划拍摄路线、寻找并推荐顾客需要的机位、介绍景点和美食等,陪伴的成分更多。”
越到节假日,陈乔日程表越满。“最忙的一天,我接过4单,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7点多。”陈乔说,结束一天的拍摄后很劳累,硬撑着完成当天的修图和成片发送。不过看到顾客好评、鼓励,又感觉很有成就感。
数据显示,2024年,2500多万人次的消费需求,撑起了中国旅拍接近400亿元的新赛道。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高品质、定制化的旅拍服务慢慢的变成为市场新宠,无人机拍摄、VR/AR等新技术在旅拍中的应用将成为旅拍市场新的增长点。专家这样认为,游客对个性化体验的追求,推动了旅拍定制师这一职业的兴起,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催生更多细化的工种。
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相互连通的今天,我国产业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程度也不断加深,“出海”已成为许多行业的必选项,这也催生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职业。
此次拟新增的职业中,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师便是典型的代表。在浙江工作的杨灰从事的正是这一工作。他于2022年入职永康某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凭借在校积累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实习期间的丰富经验,他迅速融入工作,专注于提升公司业务。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业绩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从最初的一年600万元增长至4000万元。2024年,公司总销售额成功破亿,他也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功臣,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优化运营策略,精准把握市场趋势,积极拓展海外客户,为公司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站稳脚跟立下汗马功劳。
2024年2月,杨灰加入永康奥然品牌公司,担任日韩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主管。借助公司强大的品牌供应链优势,他从0起步,仅用时两个月就实现了月销20万美元的佳绩。他深入研究日韩市场的消费特点和流行趋势,制定精准的选品策略,优化店铺运营流程,积极开展营销活动,迅速打开了当地市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年均增长率远超传统外贸增速。在这一背景下,具备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经验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师,自然成为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蒸蒸日上,新职业不断涌现并得到认证。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向社会发布6批93个新职业。2022年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增168个新职业。
职业更新换代背后,是产业的新陈代谢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国各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市场渴求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不少新职业应运而生、快速生长。此番,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等被认定为新职业、新工种,与无人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起的产业的迅猛发展紧密相连;风电场叶片维修工、室内环境治理员等,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体现了“双碳”目标的深入践行,也是各行各业向“绿”发展势头强劲的生动注脚。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同样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装修管家、烧烤料理师、旅拍定制师、睡眠健康管理师……透过这些即将“转正”的新职业、新工种,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消费市场的“热辣滚烫”,感受到公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期待。有报道显示,与前两年相比,这次公示的新职业数量保持稳定,但新工种显著增加,是近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说明,原有的职业内涵得到延伸,社会分工愈发细化,创新活力充分涌动。
新职业不仅是就业市场的“风向标”,更是产业变革的“路线图”。这些新职业正式“入编”,不仅扩大了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空间,还能提升相关从业者的认同感与归属感。